战国青铜戈从“杀器”到文物的沧桑岁月
青铜兵器是古代青铜器收藏中的一大门类。“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在青铜时代,战争频繁,为了获胜,当时的贵族毫不吝惜珍贵的青铜,铸造了大量的兵器。虽然经历了战争的消耗,但仍然遗存数量很多。青铜戈便是其中的一种。
在雅安市博物馆二楼的展厅内,收藏了几件战国时代的青铜戈,虽有些残旧,但却少了一分“杀气”,多了一分历史的沧桑。
戈古人最具杀伤性武器之一
“这三件青铜戈分别是从荥经县文管所和宝兴县文管所移交到博物馆的。”市博物馆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市民讲解道,青铜戈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主要的常用格斗兵器,横刃,青铜制成,装有长柄,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长柄冷兵器,也是车兵作战用的一种最常用的、最重要的格斗兵器,在古代战争中能够大范围内挥击,能勾能啄、可推可掠,具有极强的杀伤性,尤为适宜于在战车上进攻时使用。
“青铜戈,是先秦时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兵器,有勾、啄、揕三种杀法。”市博物馆副馆长郭凤武说,勾杀即用戈的下援钩击;啄则是用戈的前锋刺杀;揕是用戈的上援击杀。关于戈的起源,一般认为是由镰刀类工具演化而来。
“在青铜时代,戈成为军中必备的主要兵器。”郭凤武说,在商朝,青铜戈的使用极为普遍。
从兵器看成语的演变
“青铜戈是古代格斗兵器中最典型的代表。”郭凤武说,有了青铜冶炼技术,中国古代兵器从此由石器时代的兵器进入了青铜时代的兵器,这种青铜制作的兵器形状类似现在的镰刀,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由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
郭凤武说,在今天,很多与戈有关的成语仍在沿用,“大动干戈”、“同室操戈”、“枕戈待旦”、“反戈一击”等,有着悠久历史的青铜戈在先秦冷兵器时代作为主要作战兵器逞威疆场,时至今日,仍然是战争的代名词。在博物馆里收藏的这些青铜戈,既是了解古代战争史的一个途径,也是今人以史为鉴,避免战争的参照物。
独特的青铜兵器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并起,长期进行着争霸战争。”郭凤武说,各国为了称霸,先后进行内政改革,加强实力。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除仍带有西周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外,也显示了一些新的特色,那就是带有地方文化特征。战国时代虽然有了铁器,但绝大部分兵器和一部分工具,仍旧用青铜制造,传统的礼器也用青铜制造。
“在古代军队中,戈是装备到每一个士兵的必备兵器。”郭凤武说,从夏朝开始,一直到周朝,戈存在于整个青铜时代,直到战国时期,青铜戈才开始被铁戟所取代。
“一开始铁制兵器非常珍贵,多为贵族所有,青铜兵器仍然是普通士兵的常备武器。”郭凤武说,“到了战国晚期,随着铁兵器的使用增多,青铜戈便逐渐被淘汰了,而戈这种盛行于青铜时代的兵器,到了西汉以后便已绝迹。”
在历史的进程中,曾经伴随着古代军士驰骋疆场,帮助古代帝王开疆拓土的戈,最终抵不过时代的发展,当铁制兵器制作技术越来越成熟,戈,这种一度称雄战场的兵器,也无法阻挡自身被淘汰的命运。当烽烟消散,和平降临,泛着冷光的戈被将士们遗弃在角落里,随着历史的尘埃掩埋地下。千百年后,部分幸存的戈,已不再杀气腾腾,布满全身的铜绿锈蚀了锋锐之气,只留下一段段风云传奇供今人研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