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zy7312

俯拾生活中的点滴,酿就生命的美酒

 
 
 

日志

 
 

山东博物馆 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  

2014-11-19 23:00:20|  分类: 走进博物馆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山东博物馆 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 - zy7312 - zy7312

       这幅孔子见老子是在嘉祥县洪家庙出土。画面上凹面线刻。画面分两层:上层为孔子见老子,其中的小童为项橐。孔子手中拿一鸠仗。鸠仗是古代封建统治阶级标榜尊重老人的信物,由朝廷发放。相传上端的鸠鸟为不噎鸟,用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山东博物馆 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 - zy7312 - zy7312

        在画像石中孔见老子也是常见的各类,其构图大致分为三类情况
      第一类为孔子率众弟子拜谒老子;第二类为孔子拜谒老子时,一者中间出现一位稚童形象。稚童的出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把左右相向的孔子和老子生动地联系起来。第三类为画面仅有孔子和老子二人相向而立。
        这些画像佐证了“孔子问礼于老子”之说的真实存在,其中最权威的记载便是《史记 孔子世家》,同时诸子百家中也有记载:《庄子》中有孔子问礼老子多达八次。另外《吕氏春秋》和《水经注》等古代典籍中对孔子见老子的事都有记载。其实关键不在谁见谁,而在于这样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老子是道教人创始者,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倡导者,两位哲人相遇可称得上是儒道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彼此交流的见证。也预示着儒道两家学说在对立和统一的矛盾关系之前提下共同发展进步。画像石砖对这一典故的运用,我想大概一是借用其中思想作一个警视作用。比如说孔子认为六经有助于治是国家,老子却嘲笑说:经书不过是前人的足迹,踏着前人的遗迹走不了前人的路。在老子看来,按照经书治理国家,带来的必然是乱治,刻意追求仁义道德,既是虚伪,也带来人性之恶。俺道是满赞成老子思想的。二则是表扬孔子奉行的虚心好学的美德和儒家思想。
         以上也只是我的愚见,毕竟俺一个学经济的,来考证这些还是为难了点。

 

山东博物馆 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 - zy7312 - zy7312
 

 

山东博物馆 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 - zy7312 - zy7312
 

 

山东博物馆 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 - zy7312 - zy7312
 

 

山东博物馆 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 - zy7312 - zy7312
 

 

山东博物馆 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 - zy7312 - zy7312
      这幅孔子见老子是在嘉祥县出土。画面上凸面线刻。画面共分两层:上层为孔子见老子图象。自左依次列14人,孔子、老子之间一小儿是神童项橐。画面映证早在汉代孔子的故事就已广为流传了。下层为车马出行图。

 

山东博物馆 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 - zy7312 - zy7312
 

 

山东博物馆 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 - zy7312 - zy7312
 
 
山东博物馆 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 - zy7312 - zy7312
 
 
山东博物馆 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 - zy7312 - zy7312
 
山东博物馆 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 - zy7312 - zy7312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评论这张
 
阅读(1000)|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