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zy7312

俯拾生活中的点滴,酿就生命的美酒

 
 
 

日志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2013-03-04 22:20:33|  分类: 走进博物馆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夏 铜爵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代 兽面纹提梁铜卣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代 兽面纹提梁铜卣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代 兽面纹提梁铜卣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代 兽面纹铜罍
                              
     罍在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中充当酒器和水器的角色。从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西周及其以前的青铜罍主要作为酒器随葬于墓葬之中,东周时期方作为水器使用。有关青铜罍作为酒器功用的文献记载有很多:如《诗经?小雅?谷风之什?蓼莪》记载,“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箋云
     “瓿小而尽,罍大而盈,言为罍耻者,刺王不使富分贫,众恤寡”;《周礼?春官?宗伯第三》记载,“凡祭祀、社壝用大罍”;《周礼?司尊彝》记载,“……其朝践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皆有罍”;《尔雅》记载,“司尊彝,祭祀裸皆有彝,献皆有尊,酢皆有罍,彝为上尊,罍金下尊,上者宜小,下者宜大”;《诗经?周南?卷耳》记载“我故酌彼金罍”;《后汉书?班彪传》记载,“罍,酒器也,壶罍同训,是以此二器古每通称意”等等。有关青铜罍作为水器功用的文献记载有:《仪礼?燕礼第六》记载,“设洗、篚于阼阶东南,当东霤。罍水在东,篚在洗西,南肆”;《仪礼?大射第七》记载,“设洗于阼阶东南,罍水在东,篚在洗西,南陈。设膳篚在其北,西面”;《仪礼?少牢馈食礼第十六》记载,“司宫设罍水于洗东,有枓,设篚于洗西,南肆”等等。
      至于青铜罍的实际功用,应从出土青铜罍的墓葬级别,随葬青铜器的组合形式,青铜罍的出土位置等方面来综合观察、研究。从目前已有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在出土青铜罍的商代墓葬中,青铜罍绝大多数是和酒器摆放在一起的。西周中期以后,酒器在墓葬中的数量减少,青铜罍开始出现与水器摆放在一起的现象,但是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是十分密切,真正能够确定罍是充当水器在墓葬中随葬的是新郑郑公大墓出土的罍、洗组合。即最迟应该在春秋中晚期,罍开始具有水器的功用。青铜罍在二里岗上层时期的墓葬中以酒器的身份在礼器组合中出现以后,与其固定伴出的是鼎。有鼎出土的墓葬未必有罍,但是有罍出土的墓葬必会有鼎。罍在商周时期的墓葬中随葬数量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1件,只有极个别墓葬随葬2件。从已发掘的商周时期的墓葬来看,属于天子级别的墓葬(商代可能有8座,西周时期的未发现)均无青铜罍出土,而出土有青铜罍的墓葬最高级别的可能只到王室成员或各地诸侯一级,如安阳小屯妇好墓和河南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等。因而,大致可以认为,青铜罍只是诸侯或臣子使用的一种青铜礼器,而商王或周王并不使用。
                              
      关于青铜罍的起源问题,李济先生认为,“就这些留存的古说推寻,很显然这器物的原形可能是用木制,更早的大概是土烧的陶器。木制的大概是方形罍的开始,土制的大概是圆形罍的开始。古木器保存者甚少,但瓦器从史前时代起,留存到现在的甚多。”“陶制的罍形器不但在殷墟发现者甚多,可以远溯到史前的彩陶时代。罍形器的前型显然地是由没有耳及鼻的坛形器演变出来”。[2]郭宝钧先生认为,“‘瓿’、‘罍’都是盛酒、贮酒器,在中商时期,形制尚未分化,可以兼名。到殷商功用显分,瓿小而罍大,罍有两耳,有面鼻,而瓿无之……但都是从中商郑白分群的瓿形分化而来”。显然,两位先生都没有将折肩无耳罍归入罍形器中。笔者以为,折肩无耳罍是型制较为特别的罍形器,它和圆罍一样应该起源于陶器,只是各自的起源陶器不同。因而可以说,折肩无耳罍起源于陶器,在二里岗上层时期开始出现,到商代中期以后消亡;圆形罍起源于陶器,商代晚期开始出现并兴盛,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不见,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时候再度出现,战国晚期消亡;方罍可能起源于木器,在商代晚期开始出现,西周早期以后消亡。
                               
   商周时期传世和发掘出土的青铜罍可达200余件,时间涵盖商代早期至战国晚期。虽然在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期这段时间内发现的罍的数量极少,似曾消失,但到春秋晚期开始罍却再度出现。(此段文引自博物院:张俊儒 、 司秀琳)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商代中期   (公元前1590年——1300年)
           1974年河南郑州张砦南街出土
           通高87厘米
           口长67厘米 口宽61厘米
             该鼎为多范分铸而成。口呈长方形,上立二次铸成的拱形立耳一对,深腹,腹壁微内敛,平底,下有四个上粗下细的空柱形足,器身四面和四隅各铸单线兽面纹一组。每面两侧与下部饰乳钉纹,足上部各饰兽面纹。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大型铜方鼎,是研究商代前期青铜冶铸的宝贵资料。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商代(公元前1600- 前1046 年)
长17、刃宽15 厘米
1954 年郑州市人民公园出土

    钺之形源于斧,从劳作工具而发展为刑杀武器,随之成为权力的象征,《国语·鲁语》:“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钺为复合型兵器,安装木质长柄,常为随侍王侧的仪仗武器,《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克商后,入纣宫时“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学者考证,“王”字本义即为斧钺之形。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代 兽面纹铜瓿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代 母亚铜斝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代 母亚铜斝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代 母亚铜斝

 斝为酒器,用于受热温酒,形同于爵而无流尾。斝、爵类酒器口沿处一般都有双柱,有专家认为其与滤酒有关。先秦时期的酒多为醪酒,非蒸馏酒,较为粘稠浑浊,祭祀时需以苞茅缩酒,滤去酒渣,宴饮时则以柱系纱过滤酒液。又有认为其用于保持饮酒仪态,或者温酒时方便提拉,皆不如滤酒说可信。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代 云雷纹铜卣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 父已铜觥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代 秉申铜卣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代 秉申铜卣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代 秉申铜卣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代 徙铜鼎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 父已铜觥

河南省博物院夏商青铜器欣赏 - zy7312 - zy7312

河南省博物院-商 妇好夔足铜方鼎

  评论这张
 
相关小组: 书画鉴赏
阅读(1704)|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